找到相关内容2344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

    止观双修的修养方法,不为自己求安乐、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、文学艺术、伦理道德、自然科学、生命科学等领域内所积累的丰硕成果,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,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,特别是...思想教育相会通,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;   3、强调佛教必须关心现实社会,自觉地以建设“人间净土”为己任,造福社会,利益人群,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&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2961380.html
  •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

    ldquo;解脱变坏之业报”、“满足心性之意愿”、“成就永久之安乐”、“证得无碍之清净。”这些说法,充分体现了法相唯识学是...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   (3)唯识学精致的名相分析对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有帮助   法相唯识学的论证方法十分精致。它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,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,包括物质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461482.html
  • 对慧远在《大乘大义章》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

    提问来申述己见,甚至质疑罗什。[3]这两种论断是否能如实呈现慧远在《大义章》中的真正立场?又是否能恰当地把握住慧远的思想性格?恐怕皆值得进一步加以深思。因此本文欲采取义理分析与史料参证并用的研究方法,...二乘之法,却能不贪著涅槃的安乐境界而继续修行。即使心生贪著而退堕,终能凭借佛力教化而回归菩提大道[57]。这与上文所说,罗汉终将蒙佛开示而做佛的观点是一致的。  慧远又问,若说菩萨不取证小乘果位,那么...

    吴 孟 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361693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激进与保守(1)

    以其聪慧异常,深为寄老赏识”[3]毕竟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和尚,而圆瑛已经是一位年长于太虚十余岁且已戒腊七年,并已担任天童寺知客师和传戒纠察师的年轻“大和尚”。  太虚与圆瑛建立友谊,是在宁波江东永丰...周全!盟心志在真心印,助道功成觉道圆。并建法幢于处处,迷津广作度人船。”[7]当时二人这种桃园结义、管鲍通财、同安乐、共生死、携手振兴中华佛教的举止,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钦佩与感动。更何况当时正值中国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4361704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佛教

    卒。春秋五十有四。  3.成都佛教的修行与法事  修行苦励是出家人的本分,在成都地区的出家人中,不乏一批以修行打坐、灵验异迹、唱导诵经、慈善行善、卓名立世之人,他们影响了成都地区的一代佛教面貌。僧传中...安乐寺。独处一房,不立眷属,习靖业禅,善人出住。普恒与蜀韬律师为同志,自说人火光三昧,光从眉直下,至金刚际,于光中见诸色像,先身业报,颇亦明了。宋升明三年(479)卒,春秋七十有八。据说普恒自知将亡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0461793.html
  • 法华圣地天台山

    ,在天台县北3公里天台山麓,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发祥地、祖庭。原为天台宗实际创立者智顗大师修禅处,隋开皇十八年(598)晋王杨广承智顗遗愿建立。初名天台山寺,隋大业元年(605)赐额国清寺。唐会昌中,毁于...兴州(河南光山县)大苏山,即往顶拜。慧思为说“四安乐行”。智顗夜以继日刻苦学习,“经二七日诵经,至是真精进”。“照了法华,若高晖之临幽谷,达诸法相,如长风之游太虚。”陈光大元年(567)遵师嘱同法喜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161875.html
  • 禅之起缘——《楞伽经》和《金刚经》

    Bodhidharma)于公元五二○年来到中国之前,在印度有二十八祖,成功的将此“心印”传递下来(3):(一)、摩诃迦叶;(二)、阿难陀;(三)、商那和修;(四)、优婆鞠多;(五)、提多迦;(六)、弥遮迦;(七)、...照用自在,故云般若。波罗蜜,唐言到彼岸,欲到彼岸,须凭般若。此岸者,仍众生作业受苦生死轮回之地。彼岸者,谓佛菩萨究竟超脱清静安乐之地。凡夫即此岸,佛道即彼岸。一念恶即此岸,一念善即彼岸。六道如苦海,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161966.html
  • 中国地藏信仰之研究

    •3、《占察经行法》与《法华三昧忏》科目 160  5•1•4、《慈悲地藏忏法》忏仪中佛、菩萨名号次序 160  5•1...道绰《安乐集》,《大正藏》第47卷,No.1958。  (唐)湛然述《法华玄义释签》,《大正藏》第33卷,No.1717。  (唐)湛然述《止观辅行传弘决》,《大正藏》第46卷,No.1912。  (唐...

    刘素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2762188.html
  • 观音与妈祖的相关性研究

    3 is about moral teachings and the path: it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enlightenment, not only ...周易注疏》,台北:台湾学生出版,1967年。  鲁迅校录:《古小说钩沈》,山东:齐鲁书社,1996年。  释道绰撰:《安乐集》卷下,高雄市净宗学会,2000年。  卢尔德嘉:《凤山县采访册》,壬部艺文...

    林嫣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4062199.html
  •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——以《佛祖统纪》为中心

    尊,远非其他中国历代帝王所能并论,此点与儒家之评价适得其反。”(2)“此乃吾国二种不同文化价值论上之问题。”(3)周一良先生的认识则比陈寅恪更进一步,明确指出志磐的...宗诸师,大都受到慧思禅师末法思想之影响。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,於陈天嘉元年(五六O)往光州(今河南省光山县)大苏山,依慧思学四安乐行,证悟法华三昧。而慧思的<誓愿文>即作於此前两年(...

    宋道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762529.html